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作品简介
——宋徽宗红蓼白鹅图,轴,宋代,赵佶,绢本,132.9x8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性好书画,秉赋极高,山水、花鸟、人物,莫不工。笔墨挺秀,雅韵宜人,书称瘦金体,笔势劲逸。红蓼一枝,离坡高起,画叶正反翻折得势。白鹅蹲伏浅渚之上,回首理翎,目光凝然似欲睡。用粉钩翎,笔意精工之甚。水边作细卵石无数,群色烂然,秋风野水,观之恍然使人如在澄波古岸边也。本幅构图与院藏宋人秋塘双雁极似,应属后人传摹之作。
图中红蓼从水岸边斜出而长,在红寥的下面安卧着一只红嘴大白鹅。白鹅的体积肥硕,神态安详,眼珠黑如豆,但有些墉懒,显出一副昏昏欲睡貌。此画构图洗练,形象明快优美。
图中绘有河岸边的红蓼与白鹅,在画幅中部有一枝红蓼由坡岸左下拔地而起,其枝叶伸展至画幅中上部位,枝叶茂盛,枝头盛开着长黄色花朵。整个花枝布满画面。河岸上、红蓼下,有一只白鹅蹲伏于浅渚上。这只黄嘴白鹅,从河中戏水后上岸栖停于岸边的红蓼花下,扭首曲颈,正回首理翎,目光凝然似欲睡之态。周边的河面平静,水边作繁多的细小卵石,河岸边花草杂生。
背景:“鹅”是道家一向推崇的灵物,道家认为人性如能象“鹅”一样憨厚,或如“仙鹤”一样脱俗,便有了“成仙”的资本。东晋的道家人物、书法家王羲之好鹅的故事家喻户晓,相传他曾书写《黄庭经》换鹅。《红蓼白鹅图》取自“白鹅”,便有对两晋以来“道”风的承袭。北宋的花鸟画取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通过画家的一枝枝妙笔,将自然界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表现的淋漓尽致。就社会思潮来看,崇尚自然的生活也是道家的一贯追求。道家从其一产生,就对外在自然充满了兴趣,而且,更进一步地将自然置于社会之上,追求一种“道法自然”的简约生活方式。宋徽宗一向以“崇道”而闻名。
印记
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宣和殿宝、真赏、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公、信公珍赏、丹诚、珍秘、宜尔子孙、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
主题
翎毛、鹅、花草、红蓼、江河、湖。
技法
工笔、双钩。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上册,页658。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65-66。
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页299-300。
赏析
《红蓼白鹅图》表现一只白鹅在红蓼花下陂一畔,安闲地梳理自己的羽毛,白鹅这一神气的表现有显著的人格化的意义,具有高尚的情操,也是作者的生活理想的表现。
此图工笔粗笔兼用,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既朴素淡雅,又不失雍容华贵的丰采。笔致自然,格凋也很高简,鹅身用白粉勾翎,用浅淡线勾勒出羽毛轮廓再洗染,用浅黄填染嘴和脚。造型准确,笔致工细。坡岸用破笔淡墨横扫,趁其欲干未干时,随手点出杂草,一次画成,呈现出一种潮湿荒率之趣。白鹅用笔精工,红蓼则用笔略粗,设色浓淡变化,很好表现蓼花茎干的透明色泽和质感。
红寥的花期在六至九月,此图有许多红寥的穗状花,略微下垂,花穗比较纤细,叶子也较瘦削,体现的当是微风拂过的初秋景象,花叶都已过了夏季硕大饱满的丰盛之貌,呈现出阳气开始衰败的气象。
当代画家于非闇:赵佶的《红蓼白鹅图》。红蓼用圆劲的笔调,白鹅用轻柔的笔调,蓼岸水纹却又用横拖挚战的笔调,看起来却非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