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全卷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全卷

夏圭 /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图预览 PREVIEW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01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02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03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04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05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06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07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08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09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10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11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12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13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14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15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16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17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18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19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20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21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22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23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24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25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卷》_26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高清大图局部 (1)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高清大图局部 (2)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高清大图局部 (3)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高清大图局部 (4)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高清大图局部 (5)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高清大图局部 (6)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高清大图局部 (7)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高清大图局部 (8)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高清大图局部 (9)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高清大图局部 (10)
夏圭山水画《溪山清远图》高清大图局部 (11)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65000×2687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712.47 M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ZIP

——

作品简介

——

作品名称:宋夏珪溪山清远图卷

作品作者:夏圭

创作时间:南宋

原作尺寸:本幅46.5x889.1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夏珪溪山清远图, 卷,本幅46.5x889.1厘米、拖尾46.5x467厘米,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全幅由右到左山脉与水域绵延交错,或疏或密,或实或虚,形成极有韵律的构图安排。画中景物变化非常多,有时山峰突起,有时候河流弯曲。画家以斧劈皴描绘岩石坚硬质面,并加入更多的水分,展现丰富而湿润的墨调变化。画中以颤动的笔法表现树梢迎风的动感。此种对于无形感官经验的细腻捕捉,是南宋绘画最精致之处。

  笔墨变化非常多,除了中松树林木外,画家还以大斧劈皴法(好似刀斧砍劈的笔触),来表现山石刚硬的质感,又以干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著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产生水墨交融的画面效果,真是淋漓畅快。

题跋

清高宗本幅行书:

  焦墨疏皴有古风。夏家家法抚吟中。神情自是清而远,骨格兼饶秀且雄。僧寺几区心与净,客帆千里目难穷。漫嫌割截失名氏,惨淡经营孰解同。丁亥(西元一七六七年)仲春月御题。印记: 干、隆。

陈川拖尾行书:

  我家东南丘南壑好,曲折云林护危杪。涧沙流水春自香,石楠碎叶秋如扫。缚柴野桥松雨凉,鸣钟破寺茶烟杳。山椒茅亭如笠大,石脚渔舟似瓢小。人家制度太古前,鸡犬比邻往还少。酒盆吹香小店门,落日渔樵多醉倒。六年不归长梦见,白发忘情负鱼鸟。晴窗见画三摩挲,旧梦微茫今了了。不知何处得此图,觉我山居殊草草。安得溪南写石田,便携妻子从兹老。余家天台,有岩谷之胜,每爱云林蔽亏,风日阴翳,心甚惬之。思得善手者绘为图,以有事北上,未暇也。别来六年,未尝不在梦想。今年还江南,留杭十日,适吴生持夏珪溪山清远图来请诗,披玩再四,历历皆昔有也。乃知古人笔墨之妙,似为我发。叹赏之馀,因书长诗数韵以识余感。时洪武戊午(1378)春三月十日,陈川跋。

平显拖尾行书:

  奉次陈东之先生韵以致景慕。画家粉本尤精好,赏鉴谁能察毫杪。良由天质发自然,惨淡经营信挥扫。珪森父子鸣赵季,丘壑胸襟气深杳。墨卷波涛沧海立,笔缩烟云天地小。冥搜远寄作此图,绎思通灵古来少。东南四万八千丈,玉室璿台势倾倒。北归有客怀故乡,怅望清猿与幽鸟。空悲白发岁年徂,不得痴儿公事了。神游翠壁揽长萝,梦濯灵溪藉纤草。金庭之魂可些招,应蹑玄踪追二老。松雨老人虎林平显。印记: 稀痴翁、百顷风潭、平显仲微、松雨轩、心迹双清。

印记

  鉴藏宝玺:石渠宝笈、乐寿堂鉴藏宝、八征耄念之宝、古希天子、乾隆鉴赏、寿、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钦赐臣权。

  收传印记:臣荦、纬萧草堂画记、黔宁(半印)、公馀(半印)、子孙永宝。

主题

  山水、春景、江河、湖、人物、高士(士人、隐士)、农夫、佛道人物、树木、杨柳、松、柏、骡.驴、斋馆、房舍、寺庙、亭、桥、栏杆、渔船 、帆船、日景。

技法

  写意、皴法、斧劈皴、人物衣纹描法(减笔)

简介

背景: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宋代时达到了鼎盛时期,后来的南宋与北宋的绘画风格又是截然不同的。在南宋的绘画风格形成的过程中,夏圭等“南宋四大家”,是开创并促进发展山水画的中坚力量。《溪山清远图》可为夏圭山水画的代表作,此图与李唐《万壑松风图》的画法一脉相承,都从大小李将军,荆关,范宽发展而来,夏圭此图在用水上见长,称拖泥带水,在画法上有所发展。

  《溪山清远图》描绘了江南晴日的湖山景色,图中有群峰、山石、茂林、楼阁、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勾笔虽简,但形象真实。且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江流蜿蜒,不一而足,但各景物设置疏密得当,空灵毓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达到了所谓的“疏可驰马,密不通风”的境地。

  《溪山清远图》为十张纸接成,除第一段为25cm外,后九段均96cm左右。全图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山色空蒙、水光潋滟的清远秀丽景色。整个画面从右往左可分三段,其依次为:

  第一段画面从雾景开始,近处的巨崖大石清晰可见。一片茂盛的松林在阳光下生长,松树从石头的细缝里长出来,树枝十分锐利,有种顽强的生命力。此段中间部分有乾隆的“僧寺几区心与静”等题字,题字下方画了几座庙宇,庙宇藏于茂密的树林之中,融于自然之中,寺庙前的有几人若隐若现。

  第二段忽然出现了一个雄壮的大山,后有三艘船从远方而来,饱满的帆带着船前行;悬崖下面有一个人拿着琴,山下还有一处观景亭。又有一座用柱子架高的桥,亭子里坐着的人在观赏湖光景色,这座桥更像是观景桥。

  第三段则是很多陡峭的山峰,山的形状变化多端,有淡淡的云雾衬托着远山的陡峻。然后云烟聚合,在水边的沙洲处画有一座竹桥,一个渔民从桥上经过,又有一处树的树枝伸向水面。 [3]

  图中无款印,有清代宋权、宋荦收藏印四方、“黔宁”及“公馀”两半印等,后纸有三段跋文,从右往左依次为:

  元末明初陈川题诗:“我家东南丘壑好,曲折云林护微杪。涧沙流水春自香,石楠碎叶秋如扫。缚柴野桥松雨凉,鸣钟破寺茶烟杳。山椒茅亭如笠大,石脚渔舟似瓢小。人家制度太古前,鸡犬比邻往还少。酒盆吹香小店门,落日渔樵多醉倒。六年不归长梦见。白发忘情负鱼鸟。晴窗见画三摩挲。旧梦微茫今了了。不知何处得此图。觉我山居殊草草。安得溪南写石田。便携妻子从兹老。”

  陈川又跋:“余家天台有岩谷之胜,每爱云林蔽亏、风日阴翳,心甚惬之。思得善手者绘为图,以有事北上,未暇也。别来六年,未尝不在梦想。今年还江南,留杭十日,适吴生持夏圭《溪山清远图》来请诗。披玩再四,历历皆昔有也,乃知古人笔墨之妙。似为我发。叹赏之余,因书长诗数韵以识余感。时洪武戊午春三月十日陈川跋。”

  元末明初平显题跋:“奉次陈东之先生王韵以致景慕。画家粉本尤精好,赏鉴谁能察毫杪。良由天质发自然,惨淡经营信挥扫。珪森父子鸣赵季,丘壑胸襟气深杳。墨卷波涛沧海立,笔缩烟云天地小。冥搜远寄作此图,绎思通灵古来少。东南四万八千丈,玉室璿台势倾倒。北归有客怀故乡,怅望清猿与幽鸟。空悲白发岁年徂,不得痴儿公事了。神游翠壁揽长萝,梦濯云溪藉纤草。金庭之魂可些招,应蹑去踪追二老。松雨老人虎林平显。”

争议

  《溪山清远图》无款识,故学术界对于此卷是否夏圭真迹有些争议。按照一些日本学者的看法,《溪山清远图》卷的风格与南宋画风不符,从而将其判为明代的仿制品。然中国台湾的学者李霖璨认为:“我们所以相信这幅长卷是夏禹玉氏手迹的原因,乃是由画家风格方面着眼…大斧劈皴,减笔人物,笔致犀利清润,墨色多焦与淡墨之对比……在在都是南宋夏圭的面目风采,我们对这种风采神交已久,所以展卷快睹,大家异口同声地都说:此非夏圭不办’!一早于此尚没有这种画法(如李唐即较此繁细),晚于此的明朝戴进,又高跻不到这样的画界,即没有如此超脱的意境,优美又如此劲拔之笔墨。因此,由画家风格方面着眼,大家都口无异词地把这卷归属于夏圭的名下,而且还公认为这是他存世的第一杰作。”(李霖璨:《中国画史研究论文集》)现在美国及中国台湾学者几乎都同意这个看法。

赏析

  作者对《溪山清远图》全卷的构图布局思考缜密。近9米长卷上,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江流蜿蜒,茂林、楼阁、长桥、村舍、渔舟、远帆不一而足,但画面毫无堆砌拼凑之感,反觉空灵毓秀。首先是因为画家运用仰视、平视、俯视不同角度取景,因而产生了独特的空间结构。其次是由于画家将画卷下部如巨石、江岸、树木、楼阁、桥梁等以实景写,清晰可感;而在画面上半部,则以清淡之笔描绘远山等虚渺之景,或用大片留白表示江水,因而画中景物设置疏密得当,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达到了所谓的“疏可驰马,密不通风”的境地。

  《溪山清远图》是南宋表现水这一主题的佳品。此长卷由十张纸接成,画幅内景物变换繁多,山冈巨石、峭立危岩丛林茂树、小桥流水、楼阁村舍应有尽有,江面云雾弥漫,渔舟隐现,一派溪山无尽之壮景,高远与平远、深山与阔水紧密相接,气脉通连,空灵疏秀,是山水图中鸿篇巨制。

  《溪山清远图》中山石用秃笔中锋勾廓,凝重而爽利,顺势以“侧锋皴”,“大、小斧劈皴”,间以“刮铁皴”、“钉头鼠尾皴”等,再加点笔,虽简而变化多端。夏圭非常擅长运用墨色的变化,在惯用的层层加皴、加染的“积墨法”外,还加用“蘸墨法”,就是先勾出轮廓,以侧锋皴和大小斧劈皴,间以刮皴、钉头鼠尾皴等,使山岩坚硬凝重的质感顿时显露出来。夏圭在用墨方面尤为擅长,远景墨色清淡,近景墨色较浓,在墨色的丰富转化中,既使用层层皴、加染的“积墨法”,也使用先蘸淡墨,后在笔尖蘸浓墨,渐次画去,墨色由浓转淡、由湿渐枯的“蘸墨法”,以及多种形式的“破墨法”,使画面水墨交融,灵动鲜活,极其优美地表现了清幽旷远的湖光山色。

  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树海:整幅《溪山清远图》篇幅宏大,显然是全景构图,没有采用“夏半边”,但也许是受了“半边”概念的制约,人们才将如此恢阔的山川水色,仅以“溪山”而命名。

——

相关作品

——

古作首页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古作网 www.GuZuo.cn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