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作网LOGO

国画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5993×13638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119.57 MB( PNG / TIF / ZIP格式)

作品名称:溪山行旅图

作品作者:范宽

创作时间:北宋

原作尺寸:纵:206.3厘米、横:103.3 厘米

作品材质:绢本,浅设色

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图片

局部细节 / DETAILS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2)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2)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3)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3)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4)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4)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5)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5)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6)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6)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7)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7)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8)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8)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9)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9)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0)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0)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1)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1)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2)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2)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3)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3)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4)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4)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5)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5)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6)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6)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7)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7)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8)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8)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9)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9)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20)

北宋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20)

作品简介 / INTRODUCTION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轴,绢本,浅设色画,纵:206.3厘米、横:103.3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宽(活动于十世纪),陕西华原(今耀县)人,经常来往京师与洛阳一带。个性宽厚,举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长山水画,初学五代画家李成,后来觉悟说:「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隐居终南太华,留心观察山林间,烟云变灭,风雨晴晦,各种变化难状之景,当时人盛赞他:「善与山传神」。此图是唯一传世名迹。

  巍峨的高山顶立,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状若覃菌,两侧有扈从似的高山簇拥著。树林中有楼观微露,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细如弦丝的瀑布直泄而下,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溪山行旅图范宽签名

溪山行旅图款识

  范宽向来被视为山水成立期的大师,可惜生平不详,只知他曾隐居终南、太华,晚年来往于开封、洛阳间,但未入朝任职,大约一○二五年时还在世。本幅被公认为他的真迹,甚至视为宋代山水画的代表形象。 画中山水并非模仿真实空间为目标,而是巧妙地在近、中、远三段式的基本构图中,藉推远主山、拉近中景、突显近景渺小行旅与主山巍峨崇高的对比等手法,创造了一种如临其境的壮硕山水之趣。 画幅右下角树荫中藏有「范宽」二字款,左下脚则有「忠孝之家」印,为钱勰所有,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溪山行旅图》便是范宽创作特色的具体体现。而在该画作画幅的右下树荫草叶间有“范宽”字题款,因而被确认为范宽真迹。

  该图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山顶丛林茂盛,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山峰下巨岩突兀,林木挺直。画面前景溪水奔流,山径上一队运载货物的商旅缘溪行进,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

  作品背景

  范宽的作品多取材于其家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雄阔壮美,笔力浑厚。注意写生,多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范宽善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般的沉郁效果,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范宽还善画雪景,此是其一大创造,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溪山行旅图》便是他创作特色的具体体现。而在该画作画幅的右下树荫草叶间有“范宽”字题款,因而被确认为范宽真迹。

  尽管画幅右上角有董其昌楷体写就的“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十字,但因宋画多穷款,且《溪山行旅图》在明代以前的流传轨迹无从可考。直到1958年,彼时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霖灿在画迹边角处,大海捞针似的寻觅见隐蔽在怪石丛林中的“范宽”二字,时隔千年,这才拨开迷雾,虽并无落款钤印,但千百年来,这边角之名却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绘画创作中无法逾越的巅峰。如今,前去博物馆探寻《溪山行旅图》真迹的游客们,每每都要“寻找范宽签名”。

  画作内容

  该画作描绘的是典型的北国景色,树叶间有“范宽”二字题款。图上重山迭峰,雄深苍莽。山头茂林丛密,两峰相交处一白色飞瀑如银线飞流而下在严肃、静穆的气氛中增加了一分动意。近处怪石箕居,大石横卧于冈丘,其间杂树从生,亭台楼阁露于树颠,溪水奔腾着向远处流去,石径斜坡逶迤于密林荫底。山阴道中,从右至左行来一队旅客,四头骡马载着货物正艰难地跋涉着。

  该画作画幅右上角上有明末书法家董其昌用楷体工整写就的“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十个字,在画幅的右下树荫草叶间有“范宽”字题款。

  在该画上还有很多收藏者的题款,包括具有明显宋代特点的“御书之宝”方的印文、印色,画卷上还有乾隆皇帝专门用于收藏的“御书之宝”的印鉴。

  款识:范宽

  题跋:董其昌,诗塘,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董其昌观。印记: 宗伯学士、董其昌印

  印记:乾隆御览之宝、重华宫鉴藏宝、石渠宝笈、乾隆御赏之宝、乐善堂图书记、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司印(半印)、祚新之印、墨农鉴赏、御□之印、蕉林秘玩、观其大略、(一印漫漶不辨)、忠孝之家。

  作品赏析

  范宽先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石峻峭刻削的边沿,然后反复地用坚劲沉雄的中锋雨点(俗名芝麻皴)塑造出岩体的向背纹及质感。在轮廓和内侧加皴笔时,沿边留出少许空白,以表现山形的凹凸之感,入骨地刻画出北方山石如铁打钢铸般坚不可摧的风骨。整幅面无论是山体抑或是密林,皆墨色凝重、浑厚,涌出一股强烈的雄壮逼人之气势,在这股气势面前,白天明亮的光线似平经它一压也变得黯淡了,给人以“如行夜山,黑中层层深厚”的审美感受。

溪山行旅图中锋雨点(芝麻皴)

溪山行旅图局部

  该画作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该画作的主题。

溪山行旅图局部

溪山行旅图局部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宋画第一。”

  现代画家徐悲鸿:“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明代画家唐寅的《山路松声图》受到了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的影响。

  作品传承

  《溪山行旅图》在明代以前的流传情况已无从可考,明初被收入宫中,后又流入民间,被画家董其昌所得。董其昌在观赏后题字:“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清初,又经收藏家梁清标之手,转入乾隆皇帝内府收藏。后来,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李霖灿在此图右角树阴下发现“范宽”两字,更确定是范宽真迹无疑。解放前夕,该画作随故宫其他珍品被带至台湾,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关作品 /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