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著名作品高清大图
元赵孟頫书秋声赋总40行,共414字, 赵孟頫以行书书全文。行笔洒脱流畅,结体丰容缛婉,行间茂密,气韵汇通,得二王遗韵,作品一气呵成,圆转遒丽,妍润多姿,乃精美绝伦,绝世之作。
唐代柳公权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墨拓卷,书于唐长庆四年(824年)时年柳公权47岁。由强演,邵建和刻石(共12块,每行11字),后原石毁于宋代。此卷为唐拓孤本,一字未损,极为稀罕...
本帖为邓文原早年书,观其用笔圆转劲健,流露锋芒,有法度,甚合古人遗意。元张雨跋云:“素履斋书此,早年大合作,中岁以往,爵位日高,而书学益废,与之交笔研者,始以余言为不妄...
1611年,吴正志在父亲的基础上完成了“云起楼”的建设,邀董其昌来宜兴一住。其间,董为其作《云起楼图卷》;同时,董其昌还为他绘制了此幅《荆溪招隐图》。1613年,董其昌在该画卷尾加跋,表达自己无意做官,向往隐居生活的意愿。
楷书《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该碑用笔多中锋,起笔和收笔有明显的顿按。起笔藏锋为主,兼用露锋,方圆并用。有些横画起笔较为外露,不同于柳体的齐头方脚,而是稍存斜尖,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
王希孟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
图绘潇湘春色,远处群山雾列,苍苍漭漭;沙洲汀渚,草木葱茏;近处岗陵林木,明丽洒落,山坳中庐舍数椽,雅致清旷;江边一泓清溪湍急泻入江中,湘水凝然不动宛如一面明镜。
图绘一红色袈裟的僧人,盘膝端坐在嘉树下的坡石上。此僧浓眉深眼,大鼻隆突,胡须络腮,肤色黝黑,一看就不像是汉人。其目光深邃,面容慈祥,左手向前平伸,掌心向上,右手抱入红衣之内,身后藤蔓缠绕着菩提
梵高一生中,创作了很多风格各异的自画像,通过作品能看出他绘画技法的变化,透过画布,也偶尔能探测到这位天才画家的内心世界。梵高笔下的自己,时而西装革履仿佛一位中产阶级;时而头戴草帽像麦地里的农民;有时拿着画笔、有时叼着烟斗...
元代倪瓒《江渚风林图轴》款署“至正癸卯”,时倪云林五十八岁。此轴原为顾洛阜旧藏之物,上有明初宋濂、明末项元汴、清初缪曰藻、孙承泽、高士奇,清中期王澍,晚清吕松壑等人鉴藏印,并著录于缪氏《寓意录》和高氏《江村销夏录》
此册结字端正,体势开张,多以中锋行笔,笔力遒劲,为鲜于氏传世代表作之一。本幅原为整纸所书,因为改装裱成册,遂裁成条状,再加拼贴,这犹如一般拓碑的蓑衣裱。字大几近四寸,出笔雄健,以骨力胜,姿体丰伟,真所谓北方之雄者
这是一幅深远的有人物活动的风景画,画家似乎是站在山顶上看着山下的猎人,透过猎人远视全景。山坡和地平线都以对角线形式交叉组合画面,从而构成伸向低谷的变化多端的斜坡
《观音像》与吴道子的著名作品《送子天王图卷》、《五圣图》、《钟馗捉鬼》一样,有独具一格的佛教画的特长,充分运用了线描的艺术表现功能,遒劲雄放、变化丰富的线条,能表现出物象的“高测深斜,卷褶飘带之势”
该帖为宋神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苏轼58岁时书。此诗卷用笔丰腴浑厚,气势苍古劲健,是苏轼受颜真卿、杨凝式二家的影响。又变古创新的行书作品。
行草书《自书诗帖卷》,又称《行书颍昌湖上诗词卷》,卷前有康有为的题字,卷后,有清乾隆皇帝、清代著名学者彭元瑞书曹溶跋。诗词卷系以诗词和友有伤感流连之意,但下笔痛快淋漓,结体紧实,笔多横放,锋芒毕露,独具风貌
《论书帖》墨迹本,著录于《宣和书谱》。运笔悠然自得,意气平和。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唐僧怀素行书论书帖》,帖后有乾隆皇帝行书释文,赵孟頫、项元汴等人题跋。 卷中钤有“宣和”、“政和”、“绍兴”、“秋壑图书”、“内府图书之印”、“项子京家珍藏”、“旷奄”、“乾隆”、“嘉庆”、“宣统御鉴之宝”等鉴藏印。
《神秘的诞生》是现存波提且利的画作中唯一有他签名的一幅,一般认为这幅画是波提且利为了自己私下祈祷所画的。波提切利是佛罗伦萨画派的艺术家,他的绘画风格典雅、秀美、细腻动人
热门艺术专题
草书代表人物:崔瑗、张芝、张旭、怀素、王羲之等。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文徵明(1470年-1559年)明代画家、书法家,名璧,字徵明。行、草、隶、篆各体皆工,有《行书五律诗轴》《行书自书词二首》《醉翁亭记》行书卷,《草书七律》《西苑诗》《渔父辞》《北山移文》《前后赤壁赋》《赤壁赋图并书》《登君山》《太湖诗碑》等。
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
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代表人物:王羲之、颜真卿、李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李待问、王铎,清代的刘墉、何绍基等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明代中期书画家。青藤画派鼻祖,创“大写意花鸟”画风。明代的水墨写意画迅速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非常流行。徐渭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成为明代成就极高的写意画大师。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弘历学王羲之、赵孟俯、黄庭坚等名家的书法,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圆润道丽、温妍儒雅的书法风格。
王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东晋书法家、文学家。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等最有名,行书以《快雪时晴帖》《丧乱帖》最出色,草书则以《十七帖》最传神,代表作《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是有名的书法作品,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手卷是一种不能张挂、而是边舒卷边欣赏的书画装裱款式,亦称长卷、卷轴、横卷、横轴、手轴等。为横式装裱,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和书画装裱最早出现的一种装潢形式。在所有的装裱形式中结构最为复杂、装裱难度最大的一种款式。
最新上传的书画艺术作品高清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