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细节 / DETAILS
作品简介 / INTRODUCTION
◇元·赵孟頫行书《烟江叠嶂图诗卷》赵孟頫、沈周、文徴明书画合璧全卷(62804×1500像素)
◇明代·沈周《烟江叠嶂图》(高清:49646×7134像素)
◆明代·文徴明《烟江叠嶂图》(高清:65000×4865像素)
文徵明《烟江叠嶂图》卷,纸本墨笔浅设色,纵50厘米,横620.8厘米,创作于1508年,时年39岁,《文徵明烟江叠嶂图卷》是书画合璧图卷《烟江叠嶂图诗卷》中的一部分,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背景
北宋画家王诜的《烟江叠嶂图》,纵45.2厘米,横l66厘米,今藏上海博物馆。王诜,字晋卿,其妻是英宗之女蜀国长公主。能诗善画,尤长山水,与苏轼、黄庭坚、米芾交好。苏东坡见王诜《烟江叠嶂图》后,题诗描述了画面情景。东坡题诗后,王诜即有和诗,一来一去,《烟江叠嶂图》从此声名鹊起。
到了元代,当赵孟頫见到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和苏轼诗跋后,将苏东坡的题诗写成书法大长卷。后流传到拙政园第一代园主王献臣,王献臣便拿给沈周、文徵明看,邀请他们就赵孟頫书法补一幅《烟江叠嶂图》。文徵明也早就钟情于《烟江叠嶂图》,很快画就了《烟江叠嶂图》。由于沈周《沈周·烟江叠嶂图》、文徵明《文徵明·烟江叠嶂图》补了图,“合璧”才算完成。在入藏辽宁省博物馆之前,文徵明的《烟江叠嶂图》一直被收藏在苏州过云楼内。
文徵明《烟江叠嶂图》
文徵明画苏轼烟江叠峰诗意,群山叠嶂,溪水连绵,烟树迷濛,境界旷远。此图构图平稳,造型疏秀,用笔点染,气势非凡。
文徵明的《烟江叠嶂图》是一幅鸿篇巨制。这对于文徵明来说,是史无前例的,也是艺术上的一种创举。过去,文徵明虽然创作了不少山水图,但大多表现的是江南山水,以小山小水居多,篇幅也不大。这次,显然是受王诜《烟江叠嶂图》大山大水之影响,王诜还以“水墨金粉”的手法创新了“似古”的目的。此外,赵孟頫又以大字题写东坡诗,这也是不多见的创举。面对先辈们的种种创新,文徵明也决意一反常规,大胆地创新《烟江叠嶂图》,使眼前的大山大水纵深十里、横阔百里、江山多娇、奇秀多姿一一展现眼前。
文徵明并不陌生于大山大水,他自小追随父亲文林走南闯北,见过许多真实的高山大川,留有深刻印象。加上他的老师沈周先生是山水画大师,教授他许多创作山水图的基本大法。1508年,39岁的文徵明完成《烟江叠嶂图》的创作。
文徵明的《烟江叠嶂图》构图平稳,气势非凡,群山叠嶂,烟树迷蒙,江面空阔,境界旷远。崇峦叠嶂陡起于烟雾迷浸浩渺空旷的大江之上,空灵的江面和雄伟的山峦形成巧妙的虚实对比。画法上以浅色写江上烟峦,展示起伏平远的峰烟景色。并以细笔皴点为主,云烟渲淡,水面留白,笔墨毓秀,气韵淡雅。有沈周笔意,兼学赵孟頫水墨云山风格。
文徵明小楷题《烟江叠嶂图》正德戊辰(1508年)春三月廿日,衡山文壁观槐雨先生所藏松雪书为补此图。
正德戊辰春三月廿日,衡山文壁观槐雨先生所藏松雪书为补此图。
文徵明行草书题《烟江叠嶂图》嘉靖乙巳(1545年)腊月,重观于玉磬山房,回首戊辰已卅八年矣,抚卷慨然。徴明。
嘉靖乙巳腊月,重观于玉磬山房,回首戊辰已卅八年矣,抚卷慨然。徴明。
正德戊辰为1508年。嘉靖乙巳是1545年。第一次是年头,第二次是年尾,所以说相隔三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