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作网LOGO

书法

怀素《自叙帖》全卷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65000×2579⁺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1.13 GB( JPG / PNG/ ZIP格式)

作品名称:自叙帖全卷

作品作者:怀素

创作时间:唐代 / 大历十二年(777年)

原作尺寸:纵28.3厘米,横775厘米

作品材质:纸本墨笔

全卷预览PREVIEW
怀素自叙帖全卷_01
怀素自叙帖全卷_02
怀素自叙帖全卷_03
怀素自叙帖全卷_04
怀素自叙帖全卷_05
怀素自叙帖全卷_06
怀素自叙帖全卷_07
怀素自叙帖全卷_08
怀素自叙帖全卷_09
怀素自叙帖全卷_10
怀素自叙帖全卷_11
怀素自叙帖全卷_12
怀素自叙帖全卷_13
怀素自叙帖全卷_14
怀素自叙帖全卷_15
怀素自叙帖全卷_16
怀素自叙帖全卷_17
怀素自叙帖全卷_18
怀素自叙帖全卷_19
怀素自叙帖全卷_20
怀素自叙帖全卷_21
怀素自叙帖全卷_22
怀素自叙帖全卷_23
怀素自叙帖全卷_24
怀素自叙帖全卷_25
怀素自叙帖全卷_26
怀素自叙帖全卷_27
怀素自叙帖全卷_28
怀素自叙帖全卷_29
怀素自叙帖全卷_30
怀素自叙帖全卷_31
怀素自叙帖全卷_32
怀素自叙帖全卷_33
怀素自叙帖全卷_34
怀素自叙帖全卷_35

局部细节 / DETAILS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2)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2)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3)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3)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4)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4)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5)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5)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6)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6)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7)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7)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8)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8)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9)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9)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0)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0)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1)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1)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2)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2)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3)

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3)

作品简介 / INTRODUCTION

  名称:自叙帖; 作者:怀素; 创作年代:唐大历十二年(777年);字 数:698字;书法类型:草书(大草或狂草);材 质 :纸本;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本幅规格: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引首:30.5x136.3厘米;前隔水:30.8x10.2厘米;後隔水:31x10.2厘米;拖尾:30.3x608.7厘米。

  僧怀素,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长沙人。以草书闻名于乡里,后北上长安,当代名流纷纷赠诗赞美,大历十二年(777),他摘录部分赠诗和序,以狂草写成此卷。本卷用细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所谓「铁画银钩」也。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速,有轻有重,像是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极富动感。此外也有点画分散者,则强调笔断意连,生生不息的笔势,笔锋回护钩挑,一字、一行,以至数行之间,点画互相呼应。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本幅全文自叙其平生事,款大历丁巳(公元777年),时五十三岁。怀素自叙,世有三本,一在石阳休家,一在冯当世家,一在苏舜钦家,本卷即苏氏所藏者。全卷笔法瘦硬圆劲,使笔飞动圆转,如锥画沙。卷中有的诗句以自然物象和夸饰的辞语,形容怀素草书之美;有的则推崇他继承张旭的颠狂,追求狂纵奇异之态。全卷用细笔劲毫,笔势连绵,奇踪变化,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自唐末五代以来,《自叙帖》和《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一直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在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它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自叙帖释文

  繁体释文

  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然恨未能遠覩前人之奇迹。所見甚淺。遂擔笈杖錫。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錯綜其事。遺編絕簡。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無疑滯。魚牋絹素。多所塵點。士大夫不以為怪焉。顏刑部書家者流。精極筆法。水鏡之辯。許在末行。又以尚書司勳郎盧象。小宗伯張正言。曾為歌詩。故敘之曰。開士懷素。僧中之英。氣概通疎。性靈豁暢。精心草聖。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韋公陟。覩其筆力。勗以有成。今禮部侍郎張公謂。賞其不羈。引以遊處。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贊之。動盈卷軸。夫草稿之作。起於漢代。杜度。崔瑗。始以妙聞。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獻茲降。虞陸相承。口訣手授。以至于吳郡張旭長史。雖姿性顛逸。超絕古今。而模(疑衍文)楷精法(疑兩字顛倒)詳。特為真正。真卿早歲常接遊居。屢蒙激昂。教以筆法。資質劣弱。又嬰物務。不能懇習。迄以無成。追思一言。何可復得。忽見師作。縱橫不群。迅疾駭人。若還舊觀。向使師得親承善誘。函挹規模。則入室之賓。捨子奚適。嗟歎不足。聊書此以冠諸篇首。其後繼作不絕。溢乎箱篋。其述形似。則有張禮部云。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盧員外云。初疑輕煙澹古松。又似山開萬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朱處士遙云。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敘機格。則有李御史舟云。昔張旭之作也。時人謂之張顛。今懷素之為也。余實謂之狂僧。以狂繼顛。誰曰不可。張公又云。稽山賀老粗知名。吳郡張顛曾不易。許御史瑤云。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灕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却書書不得。戴御史叔倫云。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恠狀翻合宜。人人欲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語疾速。則有竇御史冀云。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戴公又云。馳毫驟墨列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目愚劣。則有從父司勳員外郎吳興錢起詩云。遠錫無前侶。孤雲寄太虛。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如。皆辭旨激切。理識玄奧。固非虛蕩之所敢當。徒增愧畏耳。時大曆丁巳(777年)冬十月廿有八日。

  简体释文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其後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总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许御史瑝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後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

题跋资料

自叙帖拖尾题跋

  自叙帖拖尾题跋

  01、苏耆本幅行书:大中祥符三年九月五日。前进士苏耆题。印记:苏耆。

  02、李建中本幅行书:四年嘉平月十有八日。直集贤院李建中看毕题。

  03、清高宗本幅行书:仲夏御识行书藏真字画。豪迈中有淳穆之气。此其所以神也。卷中古色尽然。杜衍。苏辙诸跋。尤胜唐宋人真迹。殊不多得。可不宝诸。乾隆戊辰(公元一七四八年)仲夏御识。印记:得佳趣、几暇怡情

  04、邵周本幅楷书:升元四年二月日。文房副使银青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臣邵周重装。

  05、王□本幅楷书:崇英殿副使知崇英院事兼文房官检校工部尚书臣王□(漫漶)。

  06、李东阳引首篆书:藏真自序。印记:李东阳印。

  07、清高宗前隔水行书:自叙曾闻世有三。丹阳里巷艳丛谈。张颠元奘多倾服。草圣禅机青出蓝。云中龙爪不模糊。妙法曾经悟担夫。豪宕精神枯淡志。恍看李氏醉僧图。乾隆御题。印记:几暇怡情、得佳趣

  08、杜衍拖尾行书:题怀素自叙卷后。狂僧草圣继张颠。卷后兼题大历年。堪与儒门为至宝。武功家世久相传。太子太师致仕杜衍记。时至和甲午中夏。在南都。

  09、蒋之奇拖尾行书:草书有妙理。惟怀素为得之。元丰六年十一月廿五日。蒋之奇书。

  10、苏辙拖尾行书:世传怀素书。未有若此完者。绍圣三年三月。予谪居高安。前新昌宰邵君。出以相示。予虽知其奇。然不能尽识其妙。予兄和仲。特善行草。时亦謫惠州。恨不令一见也。眉山苏辙同叔记。印记:子由

  11、邵龠拖尾楷书:崇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观。邵䶵。

  12、蒋璨拖尾行楷书:辩老方艰难时。流离转徙江湖间。犹能致意于此。可见志尚。又获观伯考少师品题。并以嘉叹。绍兴二年仲春廿三日。阳羡蒋璨。

  13、曾纡拖尾楷书:藏真自叙。世传有三。一在蜀中石阳休家。黄鲁直以鱼笺临数本者是也。一在冯当世家。后归上方。一在苏子美家。此本是也。元佑庚午。苏液携至东都。与米元章观于天清寺。旧有元章及薛道祖刘巨济诸公题识。皆不复见。苏黄门题字。乃在八年之后。遂昌邵宰。疑是兴宗诸孙。则苏氏皆丹杨里巷也。今归吕辩老。辩老父子。皆喜学书。故于兵火之间能终有之。绍兴二年三月癸巳。空青老人曾纡公卷题。

  14、保之行拖尾行楷书:藏真草圣。所阅多矣。未有如自叙之精妙。笔法走龙蛇。悉具于此。壬子闰夏五日。保之行父景晋同观。

  15、赵令畤拖尾行书:令畤夏日。与刘延仲吕辩老过都统太尉王公。观法书名画。如行山阴道上。映照人目。殆不可言。遂知兵火之余。珍奇多大。莫此若也。因见辩老素师自叙。一洗累年胸中尘土。是真幸会。绍兴二年五月十二日赵令畤德麟题。

  16、苏迟拖尾行书:辩老藏怀素自叙。后有先人题字。盖绍圣三年谪居高安时。为邵叶稽仲书也。不知流传几家。以至于辩老。绍兴癸丑三月九日。迟观于婺女马军桥潘氏之第。

  17、富直柔拖尾楷书:绍兴癸丑三月廿七日。洛阳富直柔观。

  18、吴宽拖尾行书:素师自叙。初为南唐李氏物。历苏邵吕三氏。流传转徙。又不知几家。今为宫傅谦斋先生徐公所藏。宽闻昔黄山谷作字。苏长公从旁赞之。钱穆父云。惜不见怀素自叙。长公不以为然。后山谷获见之。始深叹服。而书遂进。今卷后云。藏于蜀中石杨休家。以鱼笺临数本者是也。颖滨题字时尚恨其兄不及一见。顾宽何人。乃得预此荣观。赏玩之际。岂胜欣幸。及观序内。有担笈杖锡西游上国等语。知书虽学之一节。欲造微处。其精勤若此。则学之大于此者。可以小得而自足乎。然则予之欣幸。又不在此惊蛇走虺骤雨旋风间而已也。弘治六年七月既望。长洲吴宽题。印记:古太史氏。

  19、李东阳拖尾草书:怀素自叙帖。本苏舜钦家物。前六行。乃舜钦所补。见于书谱。而此卷正合。其为真迹无疑。然具眼者观之。固不待此也。旧闻祕阁有石本。今不及见。见此卷于少师谦斋徐公者再。往复披玩。不能释手。敬识而归之。弘治十一年九月三日。长沙李东阳。印记:长沙、宾之、西涯。

  20、文征明拖尾楷书:(石刻)藏真书。如散僧入圣。虽狂怪怒张。而求其点画波发。有不合于轨范者盖鲜。东坡谓如没人操舟。初无意于济否。是以复却万变。而举止自若。其近于有道者邪。若此自叙帖。盖无毫发遗恨矣。曾空青跋语。谓世有三本。而此本为苏子美所藏。余按米氏宝章待访录云。怀素自叙在苏泌家。前一纸破碎不存。其父舜钦补之。又尝见石刻有舜钦自题云。素师自叙前纸糜溃。不可缀缉。书以补之。此帖前六行。纸墨微异。隐然有补处。而乃无此跋。不知何也。空青又云。冯当世本后归上方。而石刻为内阁本。岂即冯氏所藏邪。又此帖有建业文房印及升元重装岁月。是曾入南唐李氏。而黄长睿东观余论。有题唐通叟所藏自叙。亦云南唐集贤所畜。则此帖又尝属唐氏。而长睿题字。乃亦不存。以是知转徙沦失。不特米薛刘三人而已。成化间。此帖藏荆门守江阴徐泰家。后归徐文靖公。文靖没。归吴文肃。最后为陆冢宰所得。陆被祸。遂失所传。往岁先师吴文定公。尝从荆门借临一本。间示征明曰。此独得其形似耳。若见真迹。不啻远矣。盖先师殁二十年。始见真迹。回视临本。已得十九。特非郭填。故不无小异耳。昔黄长睿。谓古人拓书。如水月镜像。必郭填乃佳。郭填谓双钩墨填耳。余既获观真迹。遂用古法双钩入石。累数月始就。视吴本。虽风神气韵。不逮远甚。而点画形似。无纤毫不备。庶几不失其真也。长洲文征明识。印记:文征明印、征仲。

  21、陆修拖尾楷书:嘉靖壬辰六月廿又二日。长洲陆氏水镜堂藏石。(章简甫刻)印记:陆修之印、子慎父印。

  22、文彭拖尾楷书:自叙帖释文。(见前。文不录。)。嘉靖壬辰夏五月望日。雁门文彭书于水镜堂。印记:寿承父。

  23、高士奇拖尾行书:唐怀素书。奇纵变化。超迈前古。其自叙一卷。尤为生平狂草。然细以理度(点去)脉按之。仍不出于规矩法度也。此卷为南唐后主所藏。有建业文房之印。后归苏易简处。苏耆。易简之子。成进士。祥符间。以父荫补官。题名者是也。其子舜钦。号才翁。以玉清昭应宫灾上疏。名动当世。工草书。米元章书史云。怀素自叙真迹。在苏泌家。前一幅破碎。其父集贤校理舜钦自写补之。今前六行纸色少异。然亦莫辨其为补书。正是当时真迹。至其运笔纵横。神采动荡。想见素师兴酣落纸时。合缝处有四代相印。相传为唐某宗赐小苏许公玉刻图记。必才翁家物。宋代名贤题跋。历年久远。完好如故。更不易得。明吴文定李文□二公跋。为谦斋徐少师所藏。近有人持至京师。玉峰徐公积总裁堂饌银半千得之。顷以长夏借观。留几案数月。其纸尾第四跋。崇英副使知崇英院事兼文房官检校工部尚书王绍颜。当是南唐人。失绍颜二字。余所藏宋拓秘帖本有之。世间一物。前后必有其主。如四代相印之归才翁。少师所藏之归玉峰公也。余顽陋无知。妄缀卷尾。有愧吴李二公云。康熙癸酉十一月初八日。江村高士奇谨跋。印记:士奇、高澹人、竹窗。

  24、文彭拖尾嘉靖庚寅孟冬。获观藏真自叙于陈湖陆氏。谨摹一过。文彭。行书嘉靖庚寅孟冬。获观藏真自叙于陈湖陆氏。谨摹一过。文彭。

  25、项元汴拖尾楷书:唐僧怀素草书自叙帖真迹。明墨林山人项元汴珍祕。其值千金。印记:墨林、子京所藏、墨林祕玩、子孙永保。

  26、清高宗签:僧怀素自叙真迹。(神品)。印记:天府珍藏、乾隆宸翰。

印记资料

  鉴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宁寿宫鉴藏宝、太上皇帝之宝、乐寿堂鉴藏宝、古希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宝玺寿、八征耄念之宝、珍秘、嘉庆御览之宝、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群玉中秘、秋壑图书、建业文房之印(重十三)、佩六相印之裔(重十三)、许国后裔(重十三)、舜钦(重十三)、武功之记(重七)、四代相印(重五)、赵氏子子孙孙其永保用 、赵氏藏书(重十四) 、得全堂记 、酉 、檇李 、沮溺之俦 、项墨林鉴赏章(重二) 、博雅堂宝玩印 、神游心赏(重一) 、虚朗斋(重一) 、项元汴氏审定真迹 、逸民(重一) 、子京(重一) 、净因庵主 、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重五) 、墨林懒叟 、游方之外 、墨林子(重一) 、西俦耕耦 、新宇(重一) 、项子京家珍藏(重三) 、元汴之印 、有何不可 、惠泉山樵 、嵩笠生 、五云 、香岩居士 、项氏子京(重三) 、考古正今 、墨林祕玩(重五) 、子孙世昌(重四) 、子京所藏(重三) 、会心处 、蘧庐(重一) 、子京珍祕(重四) 、尧封 、长病仙 、墨林堂(重一) 、项元汴印(重四) 、项元汴印(重二) 、鸳鸯湖长 、项元汴印 、诚思斋 、诚思斋 、物外玄赏 、惟心净土 、退密(重三) 、赤松仙史 、桃里(重一) 、癖茶居士 、墨林项季子章(重二) 、项叔子(重四) 、寄傲(重二) 、幻浮(重一) 、神奇(重一) 、子京父印(重一) 、平生真赏(重二) 、天籁阁(重三) 、墨林砚癖(重一) 、田畴耕耨 、神品(重二) 、净因庵(重一) 、项元汴氏审定真迹 、墨林山人(重二) 、桃花源里人家(重一) 、子孙永保 、墨林(重三) 、南华仙史(重一) 、墨林 、墨林外史(重一) 、宫保世家(重一) 、野处 、檇李项氏士家宝玩(重一) 、煮茶亭长 、棱严精舍 、隐居放言 、项墨林鉴赏法书名画(重一) 、世外法宝 、物外奇宝(重一) 、安仪周家珍藏 、朝鲜人(重一) 、安岐之印(重一) 、安氏仪周书画之章(重四) 、思源堂 、麓村 、邵叶文房之宝(重一) 、陆氏珍秘(重三) 、南昌县印。

怀素《论书帖》局部

创作背景

  怀素大约在三十二岁时,步行走出湖南赴长安,去拜谒名师,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到长安后看到不少难得一见的“遗篇绝简”,也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由于他个性洒脱,草书绝妙,受到许多书家、诗人及名流公卿的激赏,得到了一连串的颂扬诗文,足可编成一部专辑。怀素在长安住了大约五年,约在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十月离长安回家乡零陵,途经洛阳。他最仰慕的狂草大师张旭多年在洛阳活动,虽早已去世,怀素仍特意造访洛阳以追思前贤。未曾料到在洛阳恰巧遇到张旭弟子、书法家颜真卿。颜当时路经洛阳办理私事。他笃信佛教,好与僧人交往,且怀素又是他同学邬彤的弟子,因此对怀素很是器重。见怀素狂草可与先师张旭比美,更是感叹不已,遂应怀素之请,为《怀素上人草书歌集》作序。在此歌集的基础上,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写成了一卷《自叙帖》。

作品赏析

  点画

  在狂草书体中,一笔书特征最为明显,在点画处理中也就以线条的变化为主,跳荡的笔法、提按的用笔成为常态。点在狂草书体中运用广泛,点的方向、位置影响着字体的姿态、章法和书体的风格特征。《自叙帖》中“不”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基本上由四个点构成,也有横竖连笔书写或者后两点连笔书写的,不管怎样的书写方式,点画的姿态均各不相同,大小、曲直、粗细、牵丝映带以及点画的行笔轨迹均呈现出不同的姿态。相似的笔画如“之”字的首点和剩余的曲折笔画的长短、大小、弯曲弧度及连笔转折的方向角度等;三点水写法的大小、轻重、弯曲弧度等也体现着明显的变化。

怀素《论书帖》局部

  结体

  书法的结体取势主要是针对汉字结构的把握和字形处理方面,结体偏重于汉字内部的结构部件及其比例大小的处理,取势更加观照字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而《自叙帖》在结构上处理字时部件较为灵活,长短大小、穿插错落一任自然;字内、字间姿态万千,字的重心、松紧、外观空间与字内空间处理以圆为主,间用方、尖、多角等不规则空间布局和分割,在结体取势方面仍然灵活多变。

  线条

  在《自叙帖》中,线条多呈现圆转为主光滑流畅的特征,在用笔上以平动提按为主。在用笔特征上具有篆书线条特征,这既是中锋用笔要求,也与唐代篆书发展所追求的线条特征相关。在《自叙帖》中常见的是笔锋灵活,四面出锋或者八面出锋的用笔特征。但在行笔中提按笔法充分,顺势或者逆势的弧线、圆圈较多,转换运笔方向使用圆滑的运笔方式,折角较小线条、牵丝映带处转换笔锋的方式也转折并用,整体上呈现出圆润姿态。

怀素《论书帖》局部

  章法

  《自叙帖》在字组处理上以稳重为主,而稳重特征的取得是靠汉字部件的变化和平衡取得的。每个汉字端端正正,汉字中心呈现均衡直线只出现在开头部分七八行,后面的字群处理很少如此,即使字迹端庄,其中心线的连接也并不在一直线上。每一行汉字作为一个单位,其中心轴线的连接在该帖中既有折线又有曲线。连接线为折线的一并配合着笔迹轻重的变化,其变化感和跳动感增强;连接线呈现曲线的则大多为不规则曲线,往往弯曲幅度大小、方向均有变化,但在用墨、调整笔锋方面次数较少,这与草书抒情性直接相关。

  另外《自叙帖》中行距基本一致,其间也有穿插甚至少量汉字笔画的交叉覆盖,但这毕竟是少数,在整体风格圆润、笔迹细劲为主增加了变化和灵动之势。

  墨法

  《自叙帖》在墨法上多用渴笔。如第11行的“心胸略”三字,第35行的“夫草”等字。应当说明的是,渴笔并非虚笔病笔,甚或轻笔。恰恰相反,怀素的渴笔正是他在书写过程中,一气呵成来不及蘸墨几个字连书所致。在这里,墨淡处不但没有力弱之感,反觉更加苍劲,更能显现墨迹的真实与巧妙。

  此帖是狂草,故运笔极快。颇耐玩味的是,帖中之字疾中有缓、缓后愈疾、此起彼伏、变化无穷。如第10行的“往往遇之”四字,呈断开之势,书写缓慢;但第11行便是通行连笔疾书。再如第97行的“中好怀素自言初”七字,书写速度明显变慢;但从第98行往后突然笔速加快,就像下雨时忽然狂风大作一样。这种情况,几乎每页都有。

怀素《论书帖》局部

  意境

  古人论书,主张形神兼备,而尤重神采。神采,即《书谱》中所说的“情性”,又称之为“写意”(或“用意”)。而《自叙帖》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最大,以至到了至高至纯至善至美的境界。特别是后半段,简直到了一种无所遮掩的醉狂状态中。正如帖中所述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怀素善于乘酒兴作书,仔细寻味,此帖每字每画无不倾注着此等意境。特别是那些疾速书写的大字,如“张颠”、“戴”、“醉来”、“狂来”等。作者挥毫时当已不觉得世界的存在,而是只有自身——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志向。在《自叙帖》中,怀素之笔下,已达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我即字,字即我 ;人与字一体,书与意一态”之意境。这也即是怀素的“醉”——非“酒醉”而是“心醉”、“意醉”、“情醉”。

  名家点评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如后人操舟,初无意于济否,是以覆起万变而举止自若。《自叙帖》盖无毫发遗恨。”

  北宋书法家米芾《海岳书评》:“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中国书画篆刻品鉴》:“如狂风骤雨,如闪电雷鸣;溶天地万物之态,合宇宙阴阳之道;精彩频出,高潮叠起,这不可捉摸的线的精灵,溶化在《自叙帖》的黑白之间,呼之欲出,腾空欲飞。”

  当代书法家刘正成:“我读《自叙帖》二十年,初则惊奇莫名,叹为观止;继而又觉简单粗糙,点画无形,有失雅丽;再之,便觉浩浩茫茫,神秘莫测,笔意纵横,气势恢弘,境界升腾,不知其所止,不可望其项背。”

  当代艺术家王景芬:“如果我们细致观赏全篇时,书法形象是极为丰富的,而这些丰富的书法个体形象缀成一篇,又行气连贯、气势充沛、虚实变化、点画错落,犹如一支节奏鲜明的狂想曲。而造成这种种都是在迅疾的连续运笔中产的,因而是无意操舟,下意识的。”

  当代书法家李志敏:怀素的草书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

怀素《论书帖》局部

后世影响

  怀素至今有两件名震天下的作品流传于世。一件作品是他40岁时候为自己写的《自叙帖》,此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在书法史上享有盛誉;另外一件是怀素62岁写的《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也就是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小草”的“千金帖”。这两件名作是收藏界的稀世之宝。

  《自叙帖》在大草或狂草领域达到了自汉末魏晋以来的第二个高峰,与张旭的狂草作品共同构成了唐代狂草的制高点。

  《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是其晚年草书的代表作,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怀素在《自叙帖》中,一变晋人草法,创造性地将篆书笔法融入狂草,后人称其为“草篆”,后世草书名家多有借鉴。

  《自叙帖》是对尚法书风的彻底否定。这种否定正是书法艺术、书法观念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站在今天的历史角度来看,《自叙帖》所创造的就是今天所标榜的“现代精神”,一种充满个性创造力和藐视前人审美原则的人格力量。

  《自叙帖》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在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当今书法的实用性早已退居次要地位,审美属性反而日益彰显,以《自叙帖》为代表的草书的影响将更为有力。

作品传承

  《自叙帖》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收藏。现收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已佚。

  《自叙帖》在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余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皆有著录。

作者简介

  怀素(725~785年),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艺文,尤好草书。好饮酒,及其酒酣兴发,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书之,时人谓之“醉僧”。自言得草书三昧,有“狂僧”之称。怀素书法初学欧阳询,后师从邬彤(怀素姨表兄弟)学草书。邬彤是张旭的学生,乃告以笔法。762年(宝应初年)自零陵出游,历衡阳,走广州,客居潭州,然后经岳州,进入长安。772年,怀素回乡,途经洛阳,适逢颜真卿,曾趋谒拜访,僧儒论书,遂为书坛盛事。唐代名士如李白、卢象、戴叔伦、钱起等人,皆有歌行称颂之。

  怀素以狂草著称于世,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传世墨迹有《论书帖》、《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等帖。

相关作品 /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