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作网 > 书法高清图片下载

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石

王献之 / 北京首都博物馆

魏晋洛神赋楷书小楷王献之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6000×6617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53.88 MB

下载格式: .jpg

作品名称:洛神赋十三行原石

作品别名:洛神赋

作品作者:王献之

创作时间:东晋 / 宋刻

作品材质:原石

收藏位置:北京首都博物馆

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十三行》原石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十三行》原石局部 (1)
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十三行》原石局部 (2)
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十三行》原石局部 (3)
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十三行》原石局部 (4)
——

作品简介

——

  东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原石,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表作,原来的墨迹写在麻笺上,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赋》,但流传到唐宋时代就已经残损并亡佚了。

  “洛神赋十三行”原迹为麻笺本,入宋残损,南宋贾似道先得九行,后又续得四行,刻于似碧玉的佳石上,世称“玉版十三行”。后石佚,至明万历间,在杭州葛岭半闲堂旧址复得,归陆梦鹤、翁嵩年。清康熙间入内府,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此石流入民间。流传下来的刻本为宋代根据真迹上石的拓本,包括“碧玉版本”和“白玉版本”两种,其中“碧玉版本”较好,它于明万历年间在杭州西湖葛岭的半闲堂旧址出土,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白玉版本嘉庆三年毁于乾清宫火灾。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南宋时残存十三行,真迹今已不复存在。最接近真迹的是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

  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这本刻帖中的字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王献之的楷书与王羲之相比有所不同:羲之的字含蓄,运用“内(扌厌)”笔法;而献之的字神采比较外露,较多地运用”外拓“笔法。他们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董迨《广川书跋》说:子敬《洛神赋》,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不相映带;分有主客,趣向严整。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相比,一反遒紧缜之态,神化为劲直疏秀。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以浪漫主义手法虚构了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思恋爱慕的故事。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法结合而惆怅分离。

  释文:

  第一行: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

  第二行: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

  第三行:欢兮,托微波以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第四行: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

  第五行: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第六行:感交甫之弃言兮(漏兮字),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以静志兮

  第七行:申礼方(原文: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

  第八行:合,乍阴乍阳。擢轻躯以鹤 立,若将飞飞而未翔。践

  第九行:椒涂之郁烈兮,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慕远兮

  第十行: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逯,命畴啸侣,或

  第十一行: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

  第十二行:二妃兮,携汉滨之游女。叹㚿(pao)娲之无匹兮,咏牵牛

  第十三行: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凫。 碧玉版十三行残缺严重的有八个字,分别是:情、媒、兮、惧、以、或、猗、休。 漏刻一个字:兮。 多刻三个字:飞、兮、兮。

  版本:

  《洛神赋十三行》墨迹在宋元时流传有两本:一为晋麻笺,在元代初期归书家赵孟頫所得,定为王献之真迹。一为唐硬黄纸,后有柳公权等人题跋,赵孟頫定为唐人摹本,后人疑即柳公权所临。这两本在宋代都曾刻石,明清两代辗转翻刻,但基本上还是出于这两个底本。现传无柳跋本的石刻,都推“碧玉版本”为最精。这是明万历时杭州西湖葛岭地下发现的一方石刻,石色深暗,被人美称为碧玉,“碧玉版本”初拓本,存字大都完好,其它石花处亦自然清晰。因其地为贾似道半闲堂旧址,所以后人认为是贾氏所刻,后归归陆梦鹤、翁嵩年。清康熙间入内府,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此石流入民间。解放后由国家收购,文革前存上海博物馆,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世传还有与此相同的一本,号称“白玉版本”,笔划比“碧玉版本”略枯瘦,石花剥落处有刀刻的痕迹,可知是一种翻刻本。

古作首页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古作网 www.GuZuo.cn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