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作网LOGO

国画

国画柏树枯木 郭熙(传)《寒林图》轴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2300×4008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26.40 MB( .tif格式)

作品名称:寒林图,又名《宋郭熙寒林图轴》

作品作者:郭熙(传)

创作时间:宋代

原作尺寸:153x98.8CM

作品材质:丝绸

郭熙(传)《寒林图》

国画柏树枯木 郭熙(传)《寒林图》

局部细节 / DETAILS

国画柏树枯木 郭熙(传)《寒林图》局部 (1)

国画柏树枯木 郭熙(传)《寒林图》局部 (1)

国画柏树枯木 郭熙(传)《寒林图》局部 (2)

国画柏树枯木 郭熙(传)《寒林图》局部 (2)

国画柏树枯木 郭熙(传)《寒林图》局部 (3)

国画柏树枯木 郭熙(传)《寒林图》局部 (3)

作品简介 / INTRODUCTION

  宋郭熙寒林图轴,丝绸,郭熙(传),153x98.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笈三编。

  收传印记:真赏、丹诚、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珍秘、宜尔子孙、公、信公真赏、宣统御览之宝。

  主题:山水、冬景(雪景)、寒林、枯树、柏

  收藏著作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三册,页1394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第53页

  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页217-218

  作品简介

  冬日空旷的堤一角,枯树林立,伸展如蟹爪般的枝梢。前端一株高大的低柏拔地而起,虬枝顶端,状若偃盖。远山数叠,势平,地面和山头都积了层次深雪,坡脚斜斜交错,渐没远方。天际空阔窅黯淡,益发显出一股萧瑟幽森的气氛。用凹凸伏的线条勾勒树的造型,再用墨线,悉心皴出缕缕细纹,树干上端与枝梢略抹白线,或扩展白粉,以写雪意。远山不皴,以深浅墨色烘染,约占天空半幅,渲染深墨,此时被雪覆盖的地面构图以寒林为主景,安置画面左半幅,背山简略,以平远法表现,借以衬托近景寒林高大挺拔的外形。

  十至十一世纪,北方画家间有一类以「平」远寒林”或“山水寒林”为主题的山水画,论者认为此类画题涉及战象唐代水墨“山水树石”、“松石山水”传统,另外与华北特有的地方有关景观,成为华北山水画的主题之一,描绘形式也有一定的格局。平远寒林的代表画家首推五代时期的李成(919--967),宋人形容他的画风特色是:「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注一)此幅无作者款印,清宫著作录归为宋代郭熙(活动于十一世纪),不过从绘画的主题来看,应李成的平远寒林一系。从树与坡石的画法已约约形式化的趋势关注,可能与十三世纪南宋末到元初年间仿古山水画风有关。(注二) (何传馨)

  (注一)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收录于安澜编,《画史丛书》(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第一册,卷一,页12, 〈论三家山水》。参见李霖灿,〈寒林一系图画的探讨探讨〉,收录于李霖灿,《中国名画研究》,页275--280。铃木敬着,魏美月译,《中国绘画史》(上),页159--160。

  (注二)参见Wen C. Fong, Images of the Mind,(普林斯顿:艺术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1984 年),第 65-68 页。

  郭熙(十一世纪后叶),河南温县人,神宗熙宁(1068-1077)任画院艺术学。善山水,画法学自李成,而能树立一己的面貌。本幅旧传为郭熙画中林木,业已落叶凋零,仅存如龙舞爪般的老干枯枝,与残点绿叶的斑驳古柏,挺立在孤孑突兀的坡土上,有种萧瑟严寒的气象。画法上无论画树或山石,用笔都遒劲有力,墨色层渲染,封锁了灰黯的天空,衬白了寒雪,更广阔的景物萧条荒远。

  这幅画传统上属于郭熙,描绘了寒冷多雪的森林。叶子已经枯萎,腐烂了。只剩下枯萎的树枝,在寒风中像龙爪一样挥舞着。斑驳的老柏,只剩下一抹绿色,挺立在陡峭而孤独的山坡上。整体气氛是一种荒凉、刺骨的寒冷。从技法上看,树木、岩石的笔触刚劲有力。

相关作品 /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