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作网LOGO

书法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全碑拓本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6000×12387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42.53 MB( .jpg格式)

作品名称:玄秘塔碑全碑拓本,又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

作品作者:柳公权

创作时间:唐代 / 唐会昌元年 (841年)

作品材质:纸,墨拓

柳公权《玄秘塔碑全碑拓本》

柳公权《玄秘塔碑》拓本高清大图

局部细节 / DETAILS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高清拓本图片局部 (1)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高清拓本图片局部 (1)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高清拓本图片局部 (2)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高清拓本图片局部 (2)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高清拓本图片局部 (3)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高清拓本图片局部 (3)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高清拓本图片局部 (4)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高清拓本图片局部 (4)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高清拓本图片局部 (5)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高清拓本图片局部 (5)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高清拓本图片局部 (6)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高清拓本图片局部 (6)

作品简介 / INTRODUCTION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唐会昌元年 (841年)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玄秘塔碑》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成刻,后于北宋初年被京兆城中好古之士迁入府城孔庙。后吕大忠迁移入“府学之北墉”,与唐《开成石经》、《石台孝经》及诸多唐代名碑一起作为碑林藏石,而得到历代有识之士的保护。至今仍保存于西安碑林。除宋代年间断裂以致每个行各损一至二字之外,碑身基本完好。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局部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局部

  《玄秘塔碑》在清人王昶《金石萃编》等有著录。

  此碑记述长安安国寺上座大达法师端甫在唐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朝受到礼遇及弟子为其建造玄秘灵骨塔的事迹。柳公权书。

  “唐人尚法”,仅就楷书而言,初唐、中唐群峰并峙,初唐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所谓“初唐四家”,中唐有颜真卿、徐浩等巨擘,而晚唐则柳公权几乎一枝独秀,独步书坛。2007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书法——楷书》特种邮票1套6枚,他书丹的名作《玄秘塔碑》荣列其中。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唐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出身官宦世家,父柳子温乃丹州(治所在今陕西宜川)刺史。公权“幼嗜学,十二能为词赋”。宪宗“元和初,进士及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并在这个典司图籍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其兄柳公绰朋友李听镇夏州(治所在今陕西横山),延请柳公权为幕僚,掌书记。后来柳公权跟随领导入京汇报工作。即位未久的穆宗召见了他,欣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过爱卿的书法,想见你已经很久了。你别回去了,就留中央工作吧。”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

  公元821年唐穆宗(795--824)即位后,耽于宴游,不以国事为意。有一天问柳公权:“爱卿,咋样才可以写好书法?”柳公权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脸色大变,“知其笔谏也”。

  穆宗、敬宗朝(821—827),柳公权侍书中禁,任弘文馆学士,掌管图籍,教授生徒;还参与一些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事宜。文宗时期(827--840),柳公权以诗赋书法卓绝,极得皇帝赏识。“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

  一次柳公权陪文宗到未央宫,轿车刚停,文宗就令他说几句称颂的文章。柳公权环视一周,出口成章,左右逢源,言辞流利优美,同行者无不惊叹。文宗又笑着说:“卿再吟诗三首,称颂一下现在安定团结的太平景象吧。”柳公权毫无难色,慢步高歌,七步三首。文宗感叹地说:“当年曹子建七步成诗,爱卿七步诗三首,真乃奇才也。”

  当然,柳公权绝非只会歌功颂德之辈。

  有一次,文宗在便殿与六学士举行文艺座谈会,谈到西汉文帝节用爱民,文宗触景生情地撩起衣角说:“我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学士们都赞咏皇帝节俭美德,唯柳公权一声不吭。皇帝留而问之,柳公权回答:“人主应当是擢拔亲近贤良,远离阿谀奉承之辈。虚心纳谏,赏罚分明。穿洗过的旧衣服,实际上是小节。”当时一同参加座谈的人吓得两腿发抖,而柳公权义正辞严,从容镇静。

  武宗即位(841—846),柳公权累迁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后来又历任国子祭酒、工部尚书。唐懿宗咸通初年,改太子少傅、少师。咸通六年(865)卒,赠太子太师,时年八十八(《旧唐书·柳公权传》),成为整个中国书法史上十分罕见的高龄书家。

  柳公权初学王书,遍阅初唐欧、虞、褚、陆诸家,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树碑立传,如果没能请动柳公权撰文书丹,人们会认为这家子孙不孝。外国人来长安朝贡,怀中往往专门揣有一个钱袋,上面写着这样几个字“此购柳书” (《旧唐书·柳公权传》),其见重若此。柳公权的书法生涯约起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因为时誉极高,作品颇丰,可惜多已佚失,传今不过20余种。其中西安碑林藏64岁书《玄秘塔碑》(841)、60岁书《冯宿碑》(837)、59岁书《回元观钟楼铭》(836)即为国之重宝。

  唐开成元年(836)六月一日,长安城著名的安国寺长老(上座)大达法师圆寂,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赐谥曰“大达”,为安葬其灵骨,特别建造了玄秘塔,并于六年后(会昌元年)刊立此丰碑以为纪念。大达法师生前驻锡的安国寺原是睿宗李旦登基前的旧宅,景云元年(710)改为安国寺(遗址在今西安市新城区电厂路龙华村北侧)。唐代皇帝经常驾临该寺。

  《玄秘塔碑》碑文系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所撰。

  碑文记载大达法师生平事迹。碑文记载:大达法师佛学素养精深,弟子众多,而且口才极好,讲起经来,“逢源会委”(碑文),滔滔不绝。最早“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 ,随后经常请他进宫与儒道饱学之士研讨,并辅导皇太子学习。“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 (碑文)。宪宗皇帝也多次巡幸安国寺,对待大达法师就像好朋友一样,经常咨询他一些问题。

  撰文者裴休(791--864年),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人,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浙东观察使裴肃次子 。

  年少柳公权6岁的裴休博学多能,工于诗画,擅长书法。所书《圭峰定慧禅师碑》,书风颇类柳公权。篆额为柳公权题写。

  为《玄秘塔碑》书丹时,柳公权已经64岁。

  以现存柳公权书迹考察,其书法殆可分为前后两期。六十岁以前为集古时期,即《旧唐书·柳公权传》所说他“初学王书,遍阅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诸家笔法”的时期,个人风格尚未完全成熟。60岁以后是柳公权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的时期。

  《玄秘塔》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也是1103年西安碑林建立之初就移入碑林的名碑。其主要特色,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骨感”。“柳骨”是千百年来无数的欣赏者最直观的感受。早年杜甫(712-770)曾经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可谓是柳公权的前世知音。

  《玄秘塔碑》用笔如刀斧,干净爽利,断金裂石,果断犀利。棱角毕露,铁骨铮铮。《玄秘塔碑》比唐初的楷书更加大气,大气来自于硬朗。康有为在他的《广艺舟双楫》中称赞柳书“清劲峻拔”,其书如此,其人亦是如此。

  为《玄秘塔碑》操刀刊刻的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刻碑圣手邵建和、邵建初兄弟。镌玉册官,又名刻册官,唐代属中书省,专职为皇帝刊刻祭祀、封禅、册命时使用的玉制简册。也包括刊刻一些重要、特殊的碑石、墓志。

  柳公权对邵建和、邵建初兄弟刻碑技艺颇为赞赏,除了《玄秘塔碑》,柳公权书写的《回元观钟楼铭》《符璘碑》《金刚经》也是由邵氏兄弟刊刻。近年《邵建和墓志》在陕西出土,对墓主邵建和的卒年、年龄、卒葬地有了准确的记录。同时可见中唐以后,世家士族日渐式微,但在刻石技艺行业中却出现明显的集团化和家族化倾向。(来源:西安碑林博物馆)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局部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局部

  碑文内容

  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端甫卒。

  史馆修撰裴休制碑曰:

  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於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

  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教法。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广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相奇表与?

  殆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具威仪於西明寺照律师,禀持犯於崇福寺升律师,传涅槃唯识大义於安国寺素法师,通涅槃大旨于福林寺崟法师。复梦梵僧告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於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

  夫将欲伐株杌於情田,雨甘露於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辨与?

  无何谒文殊於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於太原,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论议。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於他等。复诏侍皇太子於东朝。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

  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由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可思议事。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干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於灵山,开法场於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火。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江海无惊浪。盖参用真乘以毘大政之明效也。

  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与?

  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清众者十一年。讲涅槃唯议经论,位处当仁传授宗乘以开诱道俗,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於瑜伽,契无生於悉地。日持诸部十馀万遍。指净土为息肩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後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匡床静虑自得。

  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玉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书。而和尚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丘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谓成就常不轻行者,唯和尚而已。

  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群迷於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与?

  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向西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异香弥郁。其年七月六日迁於长乐之南原,遗命荼毘,得舍利三百馀粒。方炽而神光月皎,既烬而灵骨珠圆。赐諡大达,塔曰玄秘。俗寿六十七,僧腊四十八。

  弟子比丘比丘尼约千馀辈,或讲论玄言,或纪纲大寺。修禅秉律,分作人师五十。其徒皆为达者。

  於戏!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

  承袭弟子自约、义正、正言等,克荷先业,虔守遗风。大惧徽猷有时堙没,而閤门刘公,法缘最深,道契弥固,亦以为请,愿播清尘。休尝游其藩,备其事,随喜赞叹,盖无愧辞。

  铭曰:

  贤劫千佛。第四能仁。哀我生灵。出经破尘。

  教纲高张。孰辩孰分?有大法师。如从亲闻。

  经律论藏。戒定慧学。深浅同源。先后相觉。

  异宗偏义。孰正孰驳?有大法师。为作霜雹。

  趣真则滞。涉俗则流。象狂猿轻。钩槛莫收。

  柅制刀断。尚生疮疣。有大法师。绝念而游。

  巨唐启运。大雄垂教。千载冥符。三乘迭耀。

  宠重恩顾。显阐讃导。有大法师。逢时感召。

  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

  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会昌元年十二月廿八日建

  刻玉册官邵建和并弟建初镌。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六月,大达法师——端甫圆寂,享年68岁,葬于长安长乐原之南。他是继玄奘法师后,唐代又一位有名的高僧,唐宪宗时,因为端甫在佛学界的造诣和声名,宪宗诏端甫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端甫继玄奘后又一次在长安震动朝野。端甫在朝中掌内殿法仪,标表净众长达十年,尤以主讲《湿般》、《唯识》等著称于世。文宗赐谥号“大达”法师。而为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以告示后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于长安刻此颂功德碑。此碑为柳公权64岁时所书,碑文由唐朝宰相裴休撰,柳公权书丹。

  书法赏析

  《玄秘塔碑》在点画上有两大显著特点:

  其一,有如截铁,圭角分明,方折峻整,别具特色。横轻竖重,短横较粗壮,长横格外瘦长,起止交代清楚。竖画顿挫有力,行笔挺劲舒长。撇画较锐利笔势修长。捺画粗重,用笔干净利落,与撇画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二,点画多样,变化丰富,别具一格。以“点”论,就有圆点、方点、短横点、横折点诸种;以竖”论,或圆起圆收、或圆起而露锋尽势;以“横”论,大多方起圆收,但多画重叠之时(如“三”、“寺”等字)必出之以不同形态;以“撇”论,有长长的兰叶撇,有短促的利剑撇,更有别致的回锋撇(如“凡”字的左撇)。

  “柳体”的特点为结字中心攒聚收紧,四边伸展舒张,用笔挺拔,筋骨刚健,有内变外棱之评,世有“颜筋柳骨”之誉,《玄秘塔碑》则最为典型。其结体谨严,中宫内敛,四周舒展,寓圆于清刚之内。严谨而不失疏朗开阔之势,仪态冲和,遒劲绝伦。

  而且《玄秘塔碑》结体也充满变化。从完整的碑面情况来看,大多中宫密集、四维开张但也有少数者有意拉开组合部分之间距离(如“以”字就被左右拉开距离)大多取狭长之纵向,但偶尔亦间之以宽博之横向(如“人”、“之”等字);或注重一字之中的曲直对比(如“紫”袍”等字),或注重一字之中主笔突出(如“中”字之中竖、“史”字之末撇等)等等。

  《玄秘塔碑》全篇布局严谨劲健,章法上行间茂密,精妙高雅。左右基本对称,右肩稍高,形成左低右高之势,险中求稳。其字里行间,充满了行与留、曲与直、违与和、动与静、刚与柔、擒与纵、欹与正、虚与实。其劲、其秀,骨强筋健不失肤肉丰润;其姿、其态,天然巧成不失纯正规范。

  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稿》:“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

  明代赵崡《石墨镌华》:“书虽极劲健,而不免脱巾露肘之病,大都原出鲁公而多疏,此碑是其尤甚者。”

  清代王澍《虚舟题跋》:“《玄秘塔》故是诚悬极矜练之作。”

  《玄秘塔碑》在整体书风上,柳体法度森严,面目又变颜体之肥,而为清劲挺拔、瘦硬通神,在唐晚期以一种新的书体及其劲媚之美引起了人们对柳体的赞赏,它是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童蒙学书以及其他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作品 /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