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作网LOGO

国画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全卷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65500×3001⁺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161.64 MB( JPG / ZIP格式)

作品名称:北齐校书图

作品作者:杨子华(宋摹本)

创作时间:北齐 / 宋摹

原作尺寸:纵27.6cm,横144cm

作品材质:绢本设色

全卷预览PREVIEW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01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02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03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04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05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06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07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08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09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10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11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12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13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14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15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16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17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18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19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_20

局部细节 / DETAILS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2)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2)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3)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3)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4)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4)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5)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5)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6)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6)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7)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7)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8)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8)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9)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9)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0)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0)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1)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1)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2)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2)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3)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3)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4)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4)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5)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5)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6)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16)

作品简介 / INTRODUCTION

  《北齐校书图》是北齐杨子华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原本已佚,现存宋摹本,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画面有三组人物,居中的是坐在榻上的四位士大夫,或展卷沉思,或执笔书写,或欲离席,或挽留者,神情生动,细节描写也很精微,旁边站立服侍的女侍也表现得各具情致。此画用笔细劲流畅,设色简朴优美。

  图卷所画的是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图中共描绘三组人物,最右边是一文士,身着长衫,面目清秀,双手执卷,背对着其他人,正聚精会神地审读,看那专注的眼神,世外其他的一切似乎此时已和他没有关系。往左看出现了一个中心人物,他方脸宽额,满脸胡须,身着浅红衣袍,脚穿黑靴,坐于凳上,右手执笔,左手扶着书卷,好像是在给他面前文士批阅指点,而文士则弯着腰恭敬地手展书卷等待。在文士左边有一人拿着笔似在苦苦冥思,在他后面有一穿浅红衣服的书童背对着手拿物品正欲离去,另外有二仕女手拿物品在旁边静立而侍。中间有士大夫四人坐于方榻之上,榻上摆有餐盘,里面盛有菜肴,还有酒杯、砚台、箭壶、琴等物品,四人上身均穿透明纱衫,着吊带长袍,榻内正面一人大概是樊逊,正在认真地执笔书写;其余三人,一人侧身坐于榻边,右手执毛笔,左手举着似刚写完的书绢在专心审阅;另一人是背面,盘膝而坐,一张古琴的一角搭在左腿上,一角搭在榻边上,伸出右手拉住右边一人的腰带不让他下榻;右边此人似乎想要逃避喝酒正欲离开,用右手与人推搡,一个童仆正给他穿靴。榻旁围列女侍五人,均穿曳地长裙,挽相同发髻,或捧杯,或执卷,或抱凭几,或抱着靠垫,或提着酒壶,排列有致,顾盼生姿。画左侧有奚官三人,马两匹,一灰一黑,皆静立侧首观望,奚官三人面目不一。

  卷后为南宋范成大、陆游等五人的题跋。

  卷中钤有“宋康州观察使”、“同宁江军承宣使”印及梁清标、安元忠、怡亲王、陈树声、周寿昌、完颜景贤、金城等人鉴藏印。

  史书记载,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北齐文宣帝为了整理出书籍供皇太子学习,让当时颇有才情的官员樊逊和冀州秀才高乾和等11人在尚书省共同刊定群书,而书籍之所以如此混乱,与梁元帝萧绎还有着直接关系:萧绎在南朝梁承圣元年(552年)登上皇位,到南朝梁承圣四年(555年)江陵战败,沦为俘虏被杀,其间不过3年时间。更加糟糕的是,南朝梁承圣三年(554年)11月,当西魏的军队逼近梁的京城江陵,梁元帝自知无法挽回时,一把火烧掉南朝秘府所藏典籍24万卷。北齐组织的这次校书对于古籍的收集还是起到了一些良好作用的,在当时成为一时的文坛盛事,杨子华创作这幅画的时间可能就是在校书结束的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不会隔得太远。

  据宋代黄庭坚《画记》黄伯思《东观食话》等书记载,《北齐校书图》是宋摹本残卷,据画卷题跋,原为杨子华所画,唐代画家阎立本再稿。黄庭坚说他曾经看到过阎立本临的《北齐校书图》的粉本,其中人物仅士大夫就有12位,而他描写的的有一部分就与这幅留存下来的《北齐校书图》完全一致,可见现在看到的这卷并不是完整的画卷。

  构图

  《北齐校书图》描绘的是一个场景,通过一个场景来记录一个事件,使得画面中所有的空间得到整合,不会再因为内容变化的需要而被分割为数个片断,而是把事件的来龙与去脉放到了观向人的回忆与想象中。

  形象

  画面描绘的是5位士大夫坐在胡床或马扎上,或下笔疾书,或有所营构,或似欲逃酒却为同舍挽留,一面却还是让侍童为自己穿鞋,围绕他们的共有15人和两匹马在各自侍候,端砚的端砚,展卷的展卷,倒酒的倒酒,还有拿着衣服的、送来小几与枕头的、提来食物并送书信的;连牵马等待的也进了画面,内容丰富。

  此画中人物神情都描绘得很生动,画家用笔细劲流动,细节描写神情精微,设色简朴优美,整个画面既反映了北齐对古代文献整理的史实,又不乏诙谐、随意,给人一种轻松的艺术享受,画中人物的特征,已不同于顾恺之等人的“秀骨清象”。画中人物面孔都呈鹅蛋形,与出土的娄毅墓壁画相吻合。

  名家点评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毛建波:全图用笔细劲流利,人物形象准确,虽人物众多,仍个性鲜明、富于变化。整个画面不着背景,气氛严谨而又生机盎然。画面设色技艺高超,四位校书人身着薄如蝉翼的“披襟”,作者仅用几根线条,略加渲染,便充分表现了这种高级织物轻薄透亮的质感。在人物造型上,保留着早期人物画的特点,主要人物形体高大,次要人物形体矮小。

  从画中人物服饰、发式等内容来看,此摹本所据底本应为北齐时画本,因此此图仍不失为探究北朝绘画的重要资料。该图内容反映了北齐时期对古文献的整理和北方民族间文化的融合,对了解此一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历史传承

  由鉴藏印可知,该图是自宋代的范成大开始就流传非常清晰的宋摹本,清代经梁清标、周寿昌收藏,后来成为清朝皇宫的收藏,在清末民初时还曾经在收藏名家完颜景贤处,后来不知如何流到中国国外,现在收藏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杨子华简介

  杨子华,北齐画家,生卒年不详。是北齐世祖高湛的爱臣,北齐世祖时(561年~565年)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所画马尤其生动逼真,据传他在壁上所画马甚至引起观者夜间听到马索水草而嘶鸣的幻觉。时有“画圣”之称。北齐世祖使其供职宫廷,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成为专门的御用画家。他所画人物形象丰满圆润,有别于顾恺之的“秀滑清丽”,他的画风影响到唐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相关作品 /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