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作网LOGO

书法

王羲之《平安三帖》卷 平安帖 何如帖 奉橘帖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26428×3404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243.07 MB / 共13张打包下载( PNG / JPG / ZIP格式)

作品名称:平安三帖

作品作者:王羲之

创作时间:东晋 / 唐代以前双钩摹

原作尺寸:本幅24.7 x 46.8CM

作品材质:

预览PREVIEW
王羲之《平安三帖》卷 (1)
王羲之《平安三帖》卷 (2)
王羲之《平安三帖》卷 (3)
王羲之《平安三帖》卷 (4)
王羲之《平安三帖》卷 (5)
王羲之《平安三帖》卷 (6)
王羲之《平安三帖》卷 (7)

局部细节 / DETAILS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1)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1)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2)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2)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3)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3)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4)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4)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5)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5)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6)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6)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7)

王羲之《平安三帖》高清局部 (7)

作品简介 / INTRODUCTION

  “平安三帖”为东晋王羲之书写尺牍作品。因《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合裱于一卷而称“平安三帖”。今存墨迹本为唐代双钩摹搨,硬黄纸本,行书。纵24.7厘米,横46.8厘米。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羲之,山东临沂人,西晋末随父南渡,曾拜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和东晋士人一样,他向往道家,喜爱山水,书风富有诗意和性灵的特质,正代表了艺术家所寻求的自我解放。

  此三帖虽是唐代以前的双钩摹本,但笔画的使转勾挑仍可看出充满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书法线条仿佛有了独立的生命。它打破了隶书方正庄严的特质,把书法带入能自由而丰富地表达个人性情的境地。

  此帖以双钩廓填的方式,精心摹写三则王羲之书札,尤其重视笔画之间的牵丝映带,忠实呈现王羲之书法体势之美。另外也摹出鉴帖人的押署,印证南朝至唐代鉴藏古迹的模式。

  这件书迹是双钩廓填(以透明或半透明的纸复于原作上,先双钩字的轮廓,再逐笔填墨)的方法,摹写在硬黄纸上,包含了三封短信。第一则为「平安帖」,是一件行书兼草书的作品。第二则「何如帖」和第三则「奉橘帖」都是用行书书写。三帖中,「平安帖」的运笔提按顿挫变化较多,一些牵丝引带的草书笔法,十分灵巧;「奉橘帖」的字形大小偃仰,也很富变化;相形之下,「何如帖」就比较端整。

  释文: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由同增慨。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泠无赖。寻复白。羲之白。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作者:王羲之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书体:行书、行草书

  尺寸:本幅24.7x46.8、隔水一24.7x8.7、隔水二24.7x8.4、隔水三24.7x9、拖尾一24.8x60.4、隔水四24.9x4.5、隔水五24.9x9.3、拖尾二24.9x60.8、隔水六24.9x12.9

  质地:本幅,纸、拖尾一,纸、拖尾二,纸

  题跋:

  本幅,僧权(存半),楷书,僧权(存半)

  本幅,楷书,察

  本幅,怀充,楷书,怀充

  本幅,楷书,开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三月廿七日

  柳顾言,本幅,咨议参军开府学士柳顾言,楷书,咨议参军开府学士柳顾言。

  诸葛颖,本幅,参军事学士诸葛颖,楷书,参军事学士诸葛颖。

  释智果,本幅,释智果,楷书,释智果。

  欧阳修,拖尾一,庐陵欧阳修,楷书,庐陵欧阳修。

  吴中复,拖尾一,渤海吴中复,楷书,渤海吴中复。

  韩琦,拖尾一,安阳韩琦,楷书安阳韩琦。

  吴奎,拖尾一,北海吴奎,楷书北海吴奎。

  拖尾一,举正曾观,行楷书,举正曾观。

  刘敞,拖尾一,彭城刘敞,楷书,彭城刘敞。

  蔡襄,拖尾一,莆阳蔡襄,楷书,莆阳蔡襄。

  陆经,拖尾一,洛阳陆经,楷书,洛阳陆经。

  唐诏,拖尾一,晋昌唐诏,楷书,晋昌唐诏。

  题王绎,拖尾一,沂国王绎,楷书,沂国王绎。

  张靖,拖尾一,河南张靖谯。秦玠。河南王益柔。常山宋敏求。成都李大临。丹杨邵元。癸卯(1063)正月廿四日同阅。行书,河南张靖谯。秦玠。河南王益柔。常山宋敏求。成都李大临。丹杨邵元。癸卯(1063)正月廿四日同阅。

  张孝思,拖尾一,润州懒逸张孝思则之甫珍藏,楷书,润州懒逸张孝思则之甫珍藏。印记:张则之

  孙承泽,隔水四,北平孙承泽曾观,楷书,北平孙承泽曾观。印记:泽

  项元汴,拖尾二,明嘉靖甲子(公元一五六四年)仲秋哉生魄檇李墨林项元汴鉴赏,篆书,宋御府珍祕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帖。明嘉靖甲子(公元一五六四年)仲秋哉生魄檇李墨林项元汴鉴赏。

  张孝思,拖尾二,时戊戌仲秋之八日京口懒逸张孝思,行书,玄宰先生容台集云。项晦夫家藏有王右军奉橘期小女修载等□迹。皆项氏之传贵者。夫不跋卷后而记之于书。其矜重可知。余何幸而获睹此也耶。敢敬识其岁月云。时戊戌仲秋之八日京口懒逸张孝思。印记:张孝思、懒逸

  题签,宋徽宗,隔水三,楷书,晋王羲之奉橘帖。印记:宣、龢

  印记

  鉴藏宝玺: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嘉庆御览之宝、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

  收传印记:退密(重二)、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重一)、天籁阁、华雪斋(半印)、宫保世家(重一)、神(重一)、品(重一)、子京父印、项墨林鉴赏章、项元汴印(重二)、子京所藏、香严居士、长病仙、邃庐、墨林砚癖、真赏斋印、三槐之裔、思无邪堂、贤志主人、贤志堂印、平海军节度使之印、李玮图书、绍、兴、绍、兴、绍、兴、乾、宣和、政和、诗瘦(重一)、张则之(重一)、墨林项季子章、张孝思赏鉴印(重一)、桃花源里人家、煮茶亭长、墨林懒叟、项氏子京、墨、林、墨林堂、神、奇、海岳书院长(重一)、嵩笠生、有何不可、墨林祕玩(重一)、逸民、墨林子、寄傲、惠泉山樵、博雅堂宝玩印、西畴耕耦、张觐宸、艾衲居士、项元汴氏审定真迹、五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林里冯闳氏印、南华仙史、项墨林鉴赏法书名画、张鹏、子京、棱严精舍、田畴耕耨、笪重光印、江上外史、梅壑曾观、神游心赏、子孙世昌、檇李项氏士家宝玩、古润张弘载藏舆氏之印、项叔子、若水轩、史臣张玉裁、礼存氏一字退密、子京珍祕、子孙永保、项子京家珍藏、沮溺之俦、虚朗斋(半印)、陈逵之印、(押印一)、(梵文印二)、(一印漫漶不辨)、(六半印不辨)、檇李、张玉裁印。

第一帖:平安帖

  《平安帖》纵24.7厘米,4行,27字,亦称《修载帖》。《平安帖》为行书,用笔沉稳,结字严谨,笔划中有重笔亦有轻灵之笔,有些转折笔划具有铁画银钩的效果,因此又增加了一点矫健的姿态。唐玄宗李隆基写的《鹡鴒颂》与此帖许多字有相似之处,或受此帖影响?

  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注:此帖有残损。“修载”,即王耆之,字修载,是王羲之的叔兄弟。

第二贴:何如帖

  《何如帖》纵24.7厘米,3行,27字,又名《不审尊体帖》、《中冷帖》。第一行“尊体比”三字右侧有“察”、“怀充”小字押署,“怀充”乃唐怀充,与僧权同是梁朝人;“察”乃隋朝姚察,皆是当朝的鉴赏家。 第一行“尊体”二字上有一点,占一字之空,似表示恭敬的书仪格式,亦如以空字、提行表示恭敬。第二行末“无”字不全,为后人裁割装背所损,抑或摹时遗漏,甚或母本即如此。

  释文: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第三帖:奉橘帖

  《奉橘帖》纵24.7厘米,2行,12字。从行文看,文义可连属《何如帖》后。又,褚遂良《右军书目》“行(草)书部五十八卷”第六卷载有一帖,曰:“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如何,五行。”若将此帖与《何如帖》相合,正五行。推想唐时是将现在的《何如帖》与《奉橘帖》合为一帖。此帖“奉橘”二字损,尚可辨识,第二行第一字损半,且模糊,似为“可”字。

  释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赏析

  “平安三帖”中,除了从整幅尺牍中去玩赏其风韵外,还可细察对比每一字之遒丽。这三帖中,除了从整幅尺牍中去玩赏其风韵外,还可细察对比每一字之遒丽。如“复”字,三帖出现四次,《平安帖》中“当复”之“复”为草书,《何如帖》中三个“复”字都是行书,《平安帖》运笔提按顿挫的变化较多,钩挑转折间,锋颖秀发,一些牵丝引带的草书笔法,也十分生动灵巧。《何如帖》较端整,三个“复”字,而无一雷同,或异其偏旁,或变其转折,都鲜活生动,结构精密,神思凝淀。《奉橘帖》字形大小偃仰,饶富变化,“三”字如横空掠燕,笔画互有照应,“百”字起笔上扬,末画斜下挫锋,笔锋几经转折,并露出贼毫,“未”字出现两次,笔法也不尽相同。其他如“白”、“奉”等字。其他如“白”、“奉”等字。也是变化不一。也是变化不一。 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褚遂良编写的《右军书目》草(行)书第六卷有一则“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如何(下注五行)”。有的研究者认为即是故宫藏摹本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帖卷”的后二帖(何如、奉橘二帖合起来正好是五行)。而第十七卷有“此粗平安”一帖,但没有记载行数,也可能是今卷的第一帖《平安帖》。帖中有细线钩勒原迹残损情况,部份字迹也留下双钩填墨的痕迹,同时摹出梁朝鉴帖人徐僧权(活动于六世纪初)、唐怀充(活动于六世纪前半),隋代鉴帖人姚察(活动于六世纪末)的押署,卷末四行小楷题记云:“开皇十八年三月廿七日。参军事学士诸葛颖。谘议参军开府学士柳顾言。释智果。”这三人都是隋时晋王杨广府中鉴别古帖的专家。从摹搨的观点来看,此帖忠实于字形体势,对于理解王羲之书风极有参考价值,也保存了唐代以前古迹鉴藏的形式。

  “平安三帖”前隔水上有“晋王羲之奉橘帖”瘦金书题签。下钤“宣和”朱文联玺。首行末“来十”二字右侧,有梁朝“僧权”半字押署。“僧权”即梁朝鉴赏家徐僧权。在《平安帖》四行后,是《何如帖》,又称《不审尊体帖》。其第一行末“尊体比”三字右侧,有“察”、“怀充”小字押署。“怀充”即梁朝人唐怀充;“察”即隋朝人姚察,皆是当朝的鉴赏家。《何如帖》三行后,是《奉橘帖》二行。褚遂良《右军书目》“行书部五十八卷”第六卷载有一帖,曰“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如何,五行”。若将此帖与《何如帖》合并,正五行,文意亦相属。三帖相连。幅后有“隋开皇十八年三月廿七日”落款,再后有“参军事学士诸葛颖”、“谏议参军开府学士柳顾言”、“释智果”题名。拖尾有欧阳修等题名。前后有“政和”、“宣和”、“绍兴”及项元汴、笪重光等人收藏印,以及清帝鉴藏印多方,确系流传有绪的唐摹本。

相关作品 / RELATED